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 】 发布时间:2018-06-22
近年来,新平县平掌乡本着脱贫不等不靠、"直过民族"是关键的原则,围绕"两不愁、三保障"目标,压实责任、科学规划、明确政策、突出精准、扎实推进,在"直过民族"安居房建设、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,不断开创"直过民族"地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新局面。
突出民生,用绣花功夫建设"直过民族"安居房
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以来,平掌乡紧盯薄弱短板、精准施策,坚持就近就地集中改造、易地扶贫搬迁和原址拆除重建相结合的原则,大力实施"直过民族"安居房建设工程。
平掌乡库独木村大寨小组是新平拉祜族最为聚集的一个小组,2016年被纳入就近就地集中改造项目,按照"新房新村、文化生态、宜居宜业"进行规划设计,同时融入"直过民族"的文化元素,保留住乡愁。项目概算投资1230.7万元,惠及群众56户198人。但由于降雨量大、材料运输难、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,让项目推进产生了不小的困难。为让项目顺利实施,县、乡干部住进了村里,哪里有纠纷就到哪里协调,材料没有了就加班加车运送,道路坍塌了就派机械疏通,白天干不完的夜里干,在冲刺百日攻坚的时间里,库独木村大寨小组工地上每晚都是灯火通明,各级干部苦干实干把项目抓到抓细抓实。
"小康不小康、关键看老乡"。2017年12月,库独木村大寨小组的"直过民族"群众开始陆续住进新居。一幢幢独具拉祜族特色的新房矗立在这座"直过民族"群众世代生活的小山上。搬进新家的刘正勇是一名建档立卡户,对于这幢两层的小楼房,他很满意。笔者走访时,他笑着说:"家里有四口人,两个孩子在上学,生活一直都比较拮据,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房以前从没想过"。在群众入住后,平掌乡还对新建村庄内个别群众私搭乱建现象进行整治,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。
据了解,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以来,平掌乡实施"直过民族"就近就地集中安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7个,惠及群众208户759人,零星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73户。
破解瓶颈,责任担当打通"直过民族"的致富路
平掌乡距县城148公里,是新平县最边远的乡镇,在乡域内"直过民族"主要分布库独木村、仓房村,两个村到小组的道路全是泥土路,一到雨季群众行走困难,完全无法通车。"偏远、落后"是贴在当地群众身上的一道"标签",这也成了制约拉祜族群众发展的最大瓶颈。
为进一步解决当地交通窘境,平掌乡积极撬开交通"瓶颈",千方百计筹措资金,抓住国家通乡、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,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,并将项目投入资金、扶贫资金、政策奖励及财政、交通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捆绑使用,本着先易后难、先近后远、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,发挥村组作用,切实抓好"直过民族"交通项目建设,修通群众"致富路"。该乡实施脱贫攻坚项目以来,共完成"直过民族"和贫困村公路硬化64.4公里,完成投资7211.7万元。"网络全乡、四通八达、出行便利、货畅其流"的农村交通环境初步形成,群众出行条件、生产条件全面改善。
作为"直过民族"聚居村,库独木村的群众感触最深刻,库独木村新田小组组长吴家明说:"我们小组是离乡最远的一个小组,平时出行主要是靠骑摩托,以前一下雨完全出不了门,现在水泥路硬化了,送孩子上学等都很方便。"
聚焦重点,精准施策推动"直过民族"产业发展
在"直过民族"产业发展中,平掌乡创新工作思路,依托当地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、精准发力,通过加大扶持力度,发展一批能覆盖贫困户的产业项目,培养一批带动作用强的致富带头人,增强脱贫致富后劲。
做强以茶叶、核桃、樱桃为主的长效产业,做优以生猪养殖、蔬菜种植为主的短效产业。库独木村地处哀牢山中段,依托哀牢山脉天然绿色屏障形成的立体气候,造就了丰富的茶资源量,茶园种植区域没有工业和农药污染,生产和施肥也保存着传统方式。近年来,平掌乡围绕茶产业的发展,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、茶园嫁接改良,低产茶园改造等项目,投资203.84万元新植茶叶3000亩;投资201.65万元建设标准化茶园3000亩;投资380万元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,其中科技示范园1000亩;整合部门资金133.89万元嫁接改良库独木村茶叶820亩。不断提升茶叶品质,打造茶叶品牌,有效提升了茶叶带来的经济效益,目前全乡茶叶面积已达22248亩。同时平掌乡还积极发展核桃、樱桃种植,投资366.68万元建设万亩核桃千亩示范区,投资68万元在库独木村种植樱桃1000亩,不断巩固提升长效产业。
除了做强长效产业,平掌乡还做优短效产业,投资1730.57万元完成畜牧业扶贫引种,引进种牛130头、种猪6156头、种羊732只,共惠及建档立卡户666户,发展养殖示范户65户,2017年全乡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838万元。通过产业扶贫,平掌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群众产业脱贫的基础得到夯实,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。
围绕"培训一人,就业一人,脱贫一户"目标,平掌乡还邀请了浙江大学、玉溪农职院教授及县林业局等专家开展劳动技能转移提升培训,对茶叶、核桃、蔬菜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等方面开展培训10期500人,其中55人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,取得了茶叶初制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。库独木村刺竹林小组村民徐宝生是土生土长的拉祜族茶农,自己在茶厂务工一年有2.4万元的固定收入,每年家里春茶上市还可以生产300公斤的精加工干茶,每公斤可以卖120元,一年的收入就有5万元,今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在制作"中国影像方志"时还走进他家进行拍摄,"直过民族"生态茶将被广泛传播。
山路弯弯,现在的库独木村,村前鲜花盛开,村里一幢幢新房交错林立,党员活动室、一室五中心成了村民的好去处,山乡发生的巨变得益于党和国家"得民心、暖民心"的扶贫政策。(玉溪日报通讯员 李政和 文/图)